近年來,新能源汽車、充電樁、智能裝備制造、光伏新能源等新興應用領域成為功率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增長點,SiC?MOSFET 和 IGBT 等功率半導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。
在全球碳化硅功率市場高景氣的背景下,供應不足是目前碳化硅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,于是擴產放量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共識,國內外大廠都在爭先恐后的投資擴產。
英飛凌要在2030年占據全球30%的碳化硅市場份額;安森美計劃將碳化硅晶圓產能擴大4倍;羅姆則打算到2025年碳化硅產能增至2021年時的6倍;Wolfspeed更是想到2026年實現導電型襯底的產能超百萬片;國內企業同樣激進,據不完全統計,如今至少有超40個碳化硅項目在建設,包括了襯底、外延和器件、模塊等環節,國內碳化硅產業鏈正在加速完善、成長。
雖然碳化硅產能擴建一片紅紅火火,但想要大規模起量乃至獲得高額收益,至少要等到2025年以后了,如今都不過是在燒錢布局罷了,最先從中受益的反而是設備廠商,由于碳化硅的擴建擴產,相關設備市場皆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,Insemi預計2025年碳化硅襯底規劃產能達636.2萬片,對應約200億的設備總市場空間。
碳化硅產業鏈可以分為襯底、外延、芯片、封裝四個環節,其中襯底占總成本達47%,外延占比23%,上游襯底和外延加起來占了70%的成本,這兩個環節的專業性都非常強,對相關技術和設備的要求很高,是影響碳化硅產能上限的決定性因素。
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這些關鍵設備都嚴重依賴進口,近年來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,國產碳化硅設備發展迅速,“卡脖子”現象得到明顯緩解,設備的國產化有利于推動碳化硅成本的下降,提高國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,加速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,下面艾邦半導體就詳細分析襯底、外延相關設備的國產化進展。
想要了解更多碳化硅設備企業信息,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交流合作,歡迎加入艾邦的碳化硅半導體產業鏈交流社群,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加入產業鏈微信群及通訊錄。
長晶爐實現國產替代,切磨拋設備仍需發力
碳化硅襯底制備目前主要以高純碳粉、硅粉為原料合成碳化硅粉,采用物理氣相傳輸法(PVT 法),在單晶爐中生長成為晶體,隨后碳化硅晶體經過切片、研磨、拋光、清洗等步驟制成單晶薄片作為襯底。
碳化硅晶體的制備有兩大難點,其一是碳化硅晶棒生長速度慢,約2cm的晶棒需要7-10天的生長時間;其二是碳化硅晶體生長對各種參數要求高,需要精確控制硅碳比、生長溫度梯度等參數,并且生長過程很難監控,對工藝要求非常高。
基于上述情況,如今碳化硅晶體制備難點更在于工藝而非設備本身,碳化硅長晶爐與傳統硅晶有相同性,結構不算復雜,單價不到100萬/臺,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,而工藝上每家襯底廠商都有細微差別,也是核心技術所在,因此許多襯底廠商都選擇自研長晶設備,讓工藝與設備更加契合,當然也有部分廠商選擇外購模式。
目前國內的碳化硅長晶爐設備供應商主要有北方華創和晶升股份,兩者在國內占有的份額超過70%,考慮到與工藝的契合性,襯底廠商一般不輕易改變長晶爐的購買渠道,其他企業想要插入進來并不容易,不過如今碳化硅產業瘋狂擴產或有新的機遇。
圖源:北方華創
切割是碳化硅襯底制備的首要關鍵工序,決定了后續研磨、拋光的加工水平,成本能占到50%以上,這是因為碳化硅屬于硬質材料,硬度僅比金剛石低,切割難度非常大,目前主流的工藝是線鋸切割,也有一些廠商在試驗激光切割。
目前碳化硅切割設備主要被日本高鳥壟斷,占據了70%以上的份額,在連續收到訂單的情況下,交付時間已延長到13-14個月,為了應對更多的訂單需求,高鳥已與中國公司和日本本土公司簽訂了聯盟協議,將在中國建立生產工廠。
國內企業上機數控此前表示,公司在碳化硅切割領域取得了較大突破,自行研發的碳化硅切片設備獲得成功,開辟了“碳化硅設備國產替代進口”的先河,在國產碳化硅切片機市場占有率超90%。
宇晶股份近日在調研中表示,公司加大對碳化硅切、磨、拋關鍵技術的攻克,設備的精度已經達到行業一流水平,公司生產的碳化硅切割、研磨、拋光設備主要用于加工單晶碳化硅拋光片,目前公司生產的碳化硅切、磨、拋設備已實現批量銷售。
高測股份主要從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設備和切割耗材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,今年5月稱,公司已有30 余臺來自碳化硅襯底企業的訂單,推出的8寸碳化硅金剛線切片機也在上半年已形成批量訂單。
今年6月,力凱數控表示最新研發的DA300碳化硅多線切割機已達成10臺意向訂單,預計銷售額達3000萬元,據悉,該切割機收放線輪運轉速度可實現2400米/分鐘,采用硅料向下進給方式,伺服同步控制線網進行高速切割,可實現8小時切割一刀,一次性產出100片晶片。
實際上,國內外碳化硅切磨拋環節技術路線差距并不大,主要還在設備的精度和穩定性上,這對襯底加工的效率和產品良率有關鍵影響,目前國內企業相比國外還有差距,因此碳化硅切磨拋裝備仍以進口為主,導致國內廠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,碳化硅切磨拋設備的國產替代需求迫切,還需相關廠商共同努力。
外延設備壁壘較高,國產替代空間巨大
在碳化硅晶體的生長過程中,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缺陷、引入雜質,因此碳化硅襯底無法直接使用,需要在其上生長一層薄膜來加工,這就是外延層,所有的器件基本上都是在外延上實現的,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,而外延的品質和設備息息相關,決定著后續芯片器件產品的質量和良率問題。
外延環節技術壁壘相對較高,對第三方廠商成熟設備具有較強依賴性,目前碳化硅外延設備由德國的Aixtron、意大利的LPE、日本的TEL和?Nuflare所壟斷,占據了超80%的市場份額,四家企業也有各自的特點,Aixtron的設備產能較大,LPE的單片機生長速率快,TEL和Nuflare的設備采用雙腔體工藝,對提高產量有一定的作用。
在碳化硅的擴產潮下,如今外延設備產能非常緊缺,國內企業想要購買更為不易,日本TEL一般不供應國內,Nuflare也多數交付給Wolfspeed和II-VI,Aixtron和LPE的產品也有英飛凌、羅姆等一眾巨頭在搶購,一系列因素讓碳化硅外延設備交付周期甚至能拉長到2年,實現外延設備國產化刻不容緩。
現階段,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實現了對碳化硅外延設備的規模出貨,包括晶盛機電、北方華創、納設智能、中電科48所等。
今年2月,晶盛機電發布了6英寸雙片式SiC外延設備,該設備采用上下層疊加的方式,單爐可以生長兩片外延片,且上下層工藝氣體可以單獨調控,溫差≤5℃,有效彌補了單片水平式外延爐產能不足的劣勢。晶盛機電三季度財報顯示,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達35.1億元,同比增長75%,主要系設備驗收順利+材料持續放量增厚業績,截至三季度末,公司存貨為156億元,同比增長37%,合同負債為111億元,同比增長42%,表明公司在手訂單充沛。
北方華創此前在調研中表示,目前公司包括外延爐等碳化硅設備在手訂單充足,已實現近200臺的銷售,占據市場半壁江山。北方華創三季度財報顯示,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45.9億元,同比增長45.7%,其中電子工藝裝備收入129億元,同比增長63.43%;截至三季度末,公司存貨和合同負債分別為173和94億元,環比上季度增長4%和9%,反映公司新簽訂單較好。
納設智能在2022年2月成功出廠了高溫化學氣相沉積設備,同年11月,其SiC外延爐就獲得了國內廠商數十臺復購訂單,今年8月,納設智能表示,公司已累計獲得10+個客戶超過 150臺 6吋SiC外延設備訂單,訂單金額累計數億元。
中電科48所是國內最早實現SiC外延設備批量出貨的廠商之一,據早先消息,在6英寸SiC外延機型方面,中電科48所收獲了國內第三代半導體裝備行業的第一大訂單;今年10月,中電科48所表示,在連續數月實現月產20臺套產能驗證后,制造部汲取批產經驗,及時調整裝調節奏、優化生產管理,順利完成20臺套SiC外延設備的產出及發貨。
碳化硅降本勢在必行,相比于6英寸,8英寸碳化硅晶圓的邊緣損耗更小、可利用面積更大,未來通過產量和規模效益的提升,成本有望降低50%以上,如今8英寸的碳化硅襯底和外延材料量產已呼之欲出,事實上今年我國已進入“8英寸時代”,各大設備公司接連發布8英寸設備研發成功的消息。
今年6月,中電科48所發布了自主研發的8英寸SiC外延設備,該設備實現了大尺寸外延材料生長所需的均勻、穩定溫流場分布,目前已在國內頭部企業上線驗證。同樣6月,晶盛機電發布8英寸單片式碳化硅外延生長設備,該設備可兼容6、8英寸碳化硅外延生產,外延的厚度均勻性1.5%以內、摻雜均勻性4%以內,達到行業領先水平;8月,納設智能成功研制8英寸碳化硅外延設備,目前已交付客戶進行現場驗證。
伴隨著對碳化硅外延片國產化的強烈市場需求,經過多年發展,國內企業在6英寸碳化硅外延生長爐上已經實現逐步放量,并開始延展至對8英寸外延設備的驗證,發展速度較快,有望趕上即將到來的8英寸碳化硅時代機遇。
綜合來看,國內碳化硅關鍵設備產業已經逐步發力,大部分設備類型都已有國產替代方案,在碳化硅產業爆發的情況下,未來碳化硅設備市場也將不斷增大,預計此輪利好將持續2-3年,在此期間碳化硅設備需求將持續增長,將為國內設備廠商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,同時大尺寸設備的研發推進以及國產替代步伐的加快,也讓碳化硅增產降本指日可待,推動碳化硅器件的規模化應用。
了解更多碳化硅設備企業信息,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交流合作,歡迎加入艾邦的碳化硅半導體產業鏈交流社群,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加入產業鏈微信群及通訊錄。
參考資料:
1、【申萬宏源】碳化硅:國內襯底廠商加速布局
2、楊?金等.第三代半導體SiC芯片關鍵裝備現狀及發展趨勢
01
暫定議題
序號 暫定議題 擬邀請 1 多層陶瓷高溫共燒關鍵技術介紹 佳利電子 副總 胡元云 2 氮化鋁HTCC封裝材料現狀及技術發展趨勢 中電科43所/合肥圣達 集團高級專家 張浩 3 芯片管殼空腔封裝 佛大華康 總經理 劉榮富 4 HTCC陶瓷封裝用配套電子材料的匹配性問題研究 泓湃科技?CEO?陳立橋 5 HTCC氫氮氣氛燒結窯爐 北京中礎窯爐 副總經理 付威 6 高速高精度HTCC全工藝流程視覺檢測應用介紹 深圳禾思 總經理 楊澤霖 7 精密激光在LTCC/HTCC加工中的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德中技術 張卓 戰略發展與市場總監 8 微波大功率封裝外殼技術發展 中電科55所 研究員 龐學滿 9 B-stage膠水在管殼封裝中的應用 佛山華智 10 低溫共燒LTCC和高溫共燒HTCC燒結中的關鍵因素 蘇州阿爾賽 王笏平 總經理 11 多層共燒陶瓷生產線裝備與系統 中電科2所 郎新星 高級專家 12 多層共燒陶瓷的增材制造技術 中南大學 教授 王鋒 13 三維電鍍陶瓷基板(3DPC)及其封裝應用 華中科技大學/武漢利之達 教授/創始人 陳明祥 14 多層陶瓷封裝外殼的生產工藝和可靠性設計 宏科電子 副廠長 康建宏 02 贊助及支持企業
03
報名方式
?
方式一:加微信
李小姐:18124643204(同微信)
郵箱:lirongrong@aibang.com
注意:每位參會者均需要提供信息
方式二:長按二維碼掃碼在線登記報名
或者復制網址到瀏覽器后,微信注冊報名
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(艾邦半導體網):2025市場達200億,碳化硅關鍵設備企業迎歷史機遇
一顆芯片的制造工藝非常復雜,需經過幾千道工序,加工的每個階段都面臨難點。歡迎加入艾邦半導體產業微信群:
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,點擊下方菜單欄左側“微信群”,申請加入群聊